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7
0
Software Development

開發者的非技術工作日常系列 第 27

Demo:從前從前有個專案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專案就像一場長跑,跑到終點才發現方向錯了,那才是真正的災難。印象很深的是幾年前的一個專案,文件寫得厚厚一疊,需求會議開了十幾場,大家都自以為「彼此理解一致」。然而,直到我們第一次做 Demo,客戶看到系統畫面時脫口而出一句:「這不是我們要的。」

從那次經驗開始,我徹底改變了對 Demo 的看法。它不是「炫耀成果」的場合,而是專案過程中最重要的「校正點」。

為何要 Demo

Demo 的價值在於─對齊認知:

  • 文件寫得再詳細,文字也難免模糊;
  • 程式碼再漂亮,非技術角色依然看不懂;
  • 會議再多,想像依舊會南轅北轍。

Demo 讓大家把「腦中的假設」化為「眼前的具體操作」,這比任何紙上文字都更有說服力。對我而言,Demo 的核心目的就是:提早揭露錯誤,避免專案走到死胡同。

Demo 是給誰看的

不同角色,看 Demo 的角度完全不同:

  • 商業單位/產品經理:關心功能是否解決了商業需求,使用流程是否合理。
  • 管理階層:想知道專案投入的資源是否值得,能否創造實際價值。
  • 工程團隊:透過 Demo 確認模組間是否能順利協作,避免「各自完成卻無法整合」的尷尬。
  • 使用者/客戶:最直白的檢驗者,他們的反應往往決定專案成敗。

因此,Demo 不是單一套路,而是針對不同觀眾調整重點。

如何做好 Demo

一場成功的 Demo,必須有設計與準備:

  1. 鋪陳場景:先交代「這個功能要解決什麼問題」,讓聽眾有代入感。
  2. 簡單聚焦:專注展示「核心價值」,而非把所有小細節一口氣攤開。
  3. 互動留白:預留讓觀眾發問、試用的時間,藉此確認理解是否一致。
  4. 備援方案:Demo 最怕臨場出狀況,因此要有錄影、測試資料或第二環境,避免當場冷場。

總結

那次「不是我們要的」的經驗,雖然痛苦,但卻讓我們在專案早期就踩到坑,得以及時修正。也正因如此,專案最後才能交付符合需求的成果。從那之後,我總是提醒自己:不要害怕 Demo,因為它是檢驗真相、避免災難的最好時機。


上一篇
打掉重練:重構
下一篇
你看不到我:遠端工作(一)
系列文
開發者的非技術工作日常31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